目前我是一名小小的開發者,以下是我的故事。
我就讀的是 雲科資訊管理系。
我的成長歷程一直以來都很順利,直到大學…
我一直以為大學會讀資訊科系的人,是對資訊有興趣才讀的。
我很想要找很有熱忱的人一起拼、一起學習;漸漸的我發現大家並沒有那麼有興趣的鑽研技術,後來我跟一般大學生一樣玩社團,那時我加入了羽球隊,我可是從完全不會打開始,努力的練球,後來打的有點程度。
某次機會下,我進了某位老師的計畫,也是因為這樣進了 Lab,老師要學長帶我做 xxx app,我就先看了學長的 code,我發現完全看不懂,問了學長,學長就說這邊是怎樣怎樣…,就是這時我第一次比較深入的接觸 OOP。
在大學當中,曾經受到非常大的打擊,那陣子真的是什麼事都不想做,頹廢了一大段時間
I had got wasted and stayed up late every day.
第一次體驗到社會
大四下,由於學校提供的實習,我並無那麼有興趣,我就抱持著滿懷熱血的去面試自己想要的實習,公司的回應是 你並不能帶給我們有實際的產出,把你栽培到可以上戰場時,你就要離開了,公司無法提供這樣的實習、或者資格不符合公司所訂的門檻。
一開始我認為
我所學的 OOP的原則、23 種 Design Pattern、非常基礎的 Android 開發 …等,可以讓我找到不錯的 Android 實習,我並不要求薪水多高,至少讓我可以活下來就好了,因為我只想要先專精 Android。
迷惘的我
被拒絕的我,真的迷惘了,努力的學 OOP、努力的學 資料結構、演算法….等學科,發現公司需要的是摸過框架的人,也由於我是就讀資管系,所以會的東西(資料結構、演算法)沒有比資工系還要深入,真的是差點就要屈服於現實了,打算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的時候。
想起學長曾經說過他在好想工作室待過,剛好開始招收 Android 的學員,我就趁著這時去面試了,其實面試算很順利,也許是因為我喜歡 Android、OOP 吧。
好想工作室
我成為工作室的學員了,起初我所認為的寫程式這件事:
- 應該要好好的規劃架構(遵守 SOLID)
- 應該要好好地查資料
- Code 一定要好維護、可讀性高
第一次個人挑戰賽:
在一個上午,實作出
- 模仿 Line 的設定、個人資料介面。
- 姓名可以編輯。
- 強關 App 再次開啟以後,要能看到修改後的名稱。
一開始我 Fail 了,因為我堅持一定要 規劃架構、遵守原則…等,這次我意識到當專案期限快到的時候,架構什麼的應該放下了,這是之後重構要做的事情。
日常
真的很感謝 Howard 創辦了工作室,感謝 Don(面試官) 讓我進來這個空間,在這短短的半學期中,我接觸到了各式各樣不同的人,每個人都很厲害,我們甚至辦了讀書會,讀 作業系統 的讀書會,在短短的兩個月中,重新讀一次 作業系統,真的有更深入的體會,因為時間有限,所以挑幾個比較重要的章節讀。
因為裡面的人都是可以交流的,所以可以由其他的角度來看待問題,我的問題就不像之前那樣卡這麼久,之前自己一個人學習的時候,常常撞的頭破血流,在這裡,有人可以問,只是沒有課程,因為最快的學習方式就是 給方向之後就是自學,從中我學習到了要閱讀 source code,要鑽研細部的程式碼,從而激起我回頭讀 作業系統 的動力。
我覺得我找到可以一起拚的人了 :)))。
家庭
家人希望我去實習,找一份穩定的實習,但是我想要做我想要做的事情,在工作室學習的期間,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,父親用很怒的口氣對我說:你現在花的錢是08的錢。那時我還沒畢業,還在工作室學習,於是我更拼命的學習,心想我一定要快點找到理想的工作並且經濟獨立!!!